2.3.1皮肤护理 新生儿的皮肤要保持干净,每天都应该洗澡换衣(注意做好保暖措施),特别是腋窝、头颈、会阴等部位的皮肤。便后要用温水清洗新生儿的臀部,并用软布将水擦干,涂油保护。此外,要及时剪除新生儿的指甲,避免划伤自身。 2.3.2臀部护理 要给新生儿选用尺寸合适的尿布,并且及时更换尿布,避免出现尿布疹。尿布过紧很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尿布太松又不能起到作用。在更换新尿布之前应该暂停几分钟,然后在新生儿的臀部上擦上护臀膏,接着再换新的尿布。新生儿的皮肤很嫩、表皮很薄,易出现脱落,所以在擦拭其臀部的时候要用十分柔软的布。 2.3.3脐部护理 新生儿的脐带残端通常在其出生后3-7天就会脱落,在脱落之前要确保脐带残端的干净和干燥,避免沾湿和污染[1]。新生儿洗完澡之后可以用酒精轻擦脐带根部以及周围。跟脐带接触的衣物要确保柔软、清洁、干燥,要尤为注意不能受到新生儿大小便的影响。一旦脐带周围又脓性分泌物或是皮肤红肿,就要及时从医院就诊。 2.3.4眼睛护理 新生儿在出生的时候由于产道中受到细菌感染或是部分鼻泪管遭到堵塞都可能导致结膜炎,这个时候就要带新生儿去医院,由医生给新生儿诊治后再滴入相应的眼药水。此外,新生儿的毛巾、被褥、枕巾都要确保干净,并要跟家庭其他毛巾等隔开。 2.4 有针对性的新生儿护理 2.4.1溢奶和呕吐的护理 新生儿的呕吐可能是生理性的,通常来说,正常、健康的新生儿媒体那都可能有1-2次的呕吐情况,但也可能是因为消化道梗阻或是消化功能紊乱导致呕吐。此外,母体喂奶不正确,如喂奶过快、喂奶量过多或是不足、喂奶的时候让新生儿吸入了空气、喂奶前新生儿长时间哭闹等,都可能导致新生儿呕吐和溢奶,这个时候及时更改错误的喂养方式即可。如果新生儿呕吐的时间多,呕吐的时候还有腹胀、发热等情况,就有可能是胃食道感染、幽门痉挛等疾病。这种情况母体在喂养之后就需要抬高新生儿的头部,并且少吃多餐。 2.4.2黄疸护理 通常来说,足月出生的新生儿在2-3天后就会出现轻度或是中度的黄疸,4-6天后黄疸达到高峰期,7-14天后黄疸就会消退[2]。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其他症状,轻度黄疸的新生儿,可以口服含量为10%的葡萄糖注射液,如果比较严重的就要考虑黄疸是否上升到病理层次,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生理性的黄疸新生儿不会有什么不舒服,所以不用过于紧张,但如果饥饿、便秘等就可能加重生理性黄疸。建议新生儿要多晒太阳,并尽可能把皮肤露出来,可以有效加快黄疸消退的速度。此外,新生儿也可以多有用,促进肠蠕动,便于排出胎便。 2.4.3发热和腹泻的护理 首先要找到新生儿发热的原因,如果是因为疾病导致的发热就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是因为保暖过度等导致的发热,就可以多给新生儿喂水、松包。新生儿腹泻要观察大便的颜色、量、次数等,如果是黏液脓性的大便,就要及时送医院就诊。此外,如果新生儿出现高热情况,就需要采取以下护理措施:一是,体温在38度以下通常不用做任何处理,如果温度达到38-39度左右就需要打开新生儿的襁褓,让新生儿皮肤散热达到降温的目的,或是用冷水袋达到降温目的;二是,温度达到39度以上,就需要准备浓度为75%的酒精兑一半的水,用纱布蘸着擦拭新生儿的腋下、四肢、颈部等处,达到退烧的目的;三是,新生儿发热的时候要避免吃退热药物,避免导致出血状况,可以使用物理方式降温,新生儿的体温降下来之后,就要及时撤除降温措施,最好每隔两小时就给新生儿喂5-10毫升的白开水。 综上所述,新生儿正确的家庭护理是十分重要的,产妇必须要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新生儿有一个健康的生长环境。为此,不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的产妇,都要及时请教专业护理人员或是医师,学习并掌握正确的家庭护理措施,避免在家庭护理过程中对新生儿护理不当导致各种疾病。 参考文献 [1]唐静.新生儿的家庭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0(34):149-150 [2]王慧萍.新生儿的家庭护理要点[J].中国卫生产业,2012(19):67-67 |